在工业项目中,钢格板的选择不是小事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。由于某工厂选择了错误的钢格板规格,新安装的平台只用了3个月就严重变形,不仅造成经济损失,还埋下了安全风险。希望这个案例能给你一些购买钢格板的重要启发。
事故回望:省小钱酿祸事
去年10月,一家机械加工厂为新车间购买了一批
钢格板。为了降低成本,买家选择了厚度较薄、价格较低的产品。安装过程中,员工发现板材柔软,但考虑到已经购买,他们继续施工。投入使用后,随着
重型设备的振动和工人的频繁行走,
钢格板逐渐变形。到今年1月,一些地区已经变形超过5厘米,因此必须紧急停止维护。
问题分析:三大致命错误
估计负荷不足
这个车间必须承受3吨重的生产设备,但是购买的
钢格板额定荷载只有1.5吨。长时间超负荷使用直接导致材料疲劳变形。
选材不当
为了降低成本,使用普通碳钢而不是更合适的
重型钢格板,而且表面只进行喷涂处理,在潮湿的车间环境中迅速生锈。
支撑间隔过大
为了降低支撑结构的成本,将2米的支撑间隔扩大到2.5米,进一步降低整体承载能力。
职业建议:如何避免一错再错?
对使用需求进行准确评估
明确较大荷载规定
考虑动载元素(设备振动,人员行走)
评价环境腐蚀性
选用合适的规格
建议选择G505/30/100的载重设备区域。
潮湿环境需要热
镀锌解决方案
支撑间隔不应超过2米。
注重安装质量
确保焊接或拧紧牢固
留下足够的热涨冷缩空隙
进行竣工检查
事故启发:安全无小事故
这次事故给工厂带来了15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,包括:
拆装更换费用8万元
停工损失5万元
额外人工成本2万元
更重要的是,安全管理存在漏洞,几乎造成人员伤害。现在我厂已经建立了严格的材料采购审批制度,所有的承重构件都必须由专业工程师确定。